[电针对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大鼠痛阈及疼痛相关因子环氧合酶-2、前列腺素E2、β-内啡肽表达的影响]。
摘要来源:真辞研究. 2022 年 6 月 25 日;47(6):531-6。 PMID:35764521
摘要作者:吴小灵、李娜、徐昌、杨志文、孙千惠、戴兴业、施天宇、杨守勤、顾春灵、凯程
文章所属单位:吴晓灵
摘要:目的:探讨可能的机制电针(EA)可改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
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0只)。通过注射建立CPPS模型将完全弗氏佐剂(CFA,50μL)注入前列腺腹叶。 EA(2 Hz/100 Hz)应用于“关元"(CV4)、“中极"(CV3)、“三阴交"(SP6)和“惠阳"(BL35),每天一次,每次 40 分钟,每周 5 天,连续 4 次几周,而假电针组的大鼠则接受相同的穴位治疗,但不进行电刺激。干预前后测量机械痛阈(MPT)和热痛阈(HPT)。测量体重和前列腺重量并计算前列腺指数。 HE染色观察前列腺组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环加氧酶2(COX-2)、前列腺素E2(PGE2)和β-内啡肽(β-EP)的水平。
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相比,MPT、HPT显着降低(<0.01),前列腺重量、前列腺指数、PGE2、COX-2含量显着降低(<0.01)。显着地在模型组β-EP含量显着降低(<0.01),而模型组β-EP含量显着降低(<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3、4个疗程后MPT、HPT显着升高(<0.01),前列腺重量、前列腺指数、PGE2、COX-2含量显着降低(<0.01),电针组β-EP含量显着升高(<0.01),而假电针组(>0.05)。
结论: 电针能有效缓解CPPS大鼠疼痛,其机制可能与其下调COX-2、PGE2,上调β-EP有关。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