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棕榈提取物对下尿路的药理作用。
摘要来源:生命科学。 2004 年 4 月 23 日;74(23):2897-908。 PMID:19262550
摘要作者:Mayumi Suzuki、Yoshihiko Ito、Tomomi Fujino、Masayuki Abe、Keizo Umegaki、Satomi Onoue、Hiroshi Noguchi、Shizuo Yamada
摘要:锯棕榈提取物 (SPE),一种提取物美国矮棕榈的成熟浆果,在欧洲已被广泛用作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引起的泌尿功能障碍的药物。 SPE 已提出多种作用机制,包括抑制 5α 还原酶。如今,α(1)-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和毒蕈碱胆碱受体拮抗剂常用于治疗继发于 BPH 的排尿症状的男性。服用 SPE 的患者排尿症状的改善可能是由于它与下尿路药理学相关受体,如α(1)-肾上腺素受体、毒蕈碱胆碱受体、1,4-二氢吡啶受体和香草酸受体。此外,口服 SPE 已被证明可以减弱睾酮诱导的大鼠前列腺中 α(1)-肾上腺素受体的上调。因此,临床相关剂量的 SPE 可能对下尿路的药理学受体产生直接影响,从而改善 BPH 和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泌尿功能障碍。 SPE 不会与联合用药发生相互作用,也不会导致血液生化参数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这表明其相对安全,即使长期服用也是如此。还回顾了在 BPH 男性中进行的 SPE 临床试验(安慰剂对照和活性对照试验)。本综述应有助于了解 SPE 在治疗 BPH 和相关下尿患者中的药理作用尿路症状 (LU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