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丹参酮 IIA 的杂化纳米复合材料,可增强中耳炎的治疗效果。
摘要来源:Int J Pharm。 2019 年 12 月 9 日;574:118846。 Epub 2019 年 12 月 9 日。PMID:31821877
摘要作者:于航、曾培、梁永世、陈晓珠、胡海燕、陆文、陈刚
文章所属单位:于航
摘要:中耳炎,通常称为中耳炎症,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会导致严重的发病率,例如听力丧失。鉴于大多数中耳炎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入侵引起,药物治疗一般采用局部或全身抗菌的方法。然而,由于抗生素耐药菌株的迅速出现,抗菌药物的有效性正在减弱。在这里,我们设计并制造了银纳米颗粒(AgNP基于s)的多组分杂化纳米复合材料被称为TSIIA@CS/Lys@AgNPs,其由AgNPs核心、壳聚糖(CS)或溶菌酶(Lys)中间层和丹参酮IIA(TSIIA)包合物外层组成。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将 CS 或 Lys 涂覆到 AgNP 上可能会产生类似于核桃内果皮的核壳纳米复合物。这种设计可以减少 AgNP 的用量,同时保持抗菌活性,这可能是由于纳米复合物与细菌之间的良好相互作用。通过包合络合沉积中药活性成分TSIIA,形成杂化纳米复合材料的外层,从而提高抗菌性能,其对豚鼠急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与临床商业使用的注射用氧氟沙星相当。当这种杂化纳米复合材料作为原位有机凝胶分散在聚乳酸-乙醇酸/N-甲基-2-吡咯烷酮(PLGA/NMP)溶液中时,不仅可以保留了治疗效果,而且与溶液制剂相比还具有注射频率较低的优点。此外,用杂化纳米复合材料或有机凝胶处理健康豚鼠后,没有观察到对基底膜和上皮组织有明显的毒性。该研究为开发具有增强抗菌功效的杂化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一种有前景的策略,也为建立有效的治疗系统、减少给药频率、替代抗生素治疗中耳炎开辟了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