唑来膦酸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后颌骨缺血性骨坏死。
摘要来源:J Plast Reconstr Aesthet Surg。 2008;61(1):99-106。 Epub 2006 年 9 月 12 日。PMID:18068658
摘要作者:J V Lobato、AC Maurício、J M Rodrigues、MV Cavaleiro、P P Cortez、L Xavier、C Botelho、N Sooraj Hussain、J D Santos
文章隶属关系:Serviço de Estomatologia, Centro Hospitalar de Vila Nova de Gaia, Rua Conceição Fernandes, 4434-502 Vila Nova de Gaia, 葡萄牙。
摘要:目的:多发性骨髓瘤,第二常见的造血系统癌症,代表当自我更新的骨髓瘤细胞开始不受限制地增殖时,浆细胞肿瘤的集合总是致命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与骨质溶解导致的骨质流失有关。这可能导致病理性骨折、脊柱脊髓受压、高钙血症和疼痛。这也是这些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些患者经常需要放射治疗、手术和镇痛药物。双膦酸盐是破骨细胞活性的特异性抑制剂,目前用于预防骨并发症并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或乳腺癌和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恶性高钙血症。因此,来自加亚新城中心医院 (CHVNG) 的三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报告了下颌骨坏死,他们接受静脉注射唑来膦酸盐(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常用处方)治疗超过 18-48 个月。尽管该报告提醒临床医生接受双磷酸盐治疗的患者可能出现骨坏死并发症,但关于这一过程的潜在发病机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患者和方法:三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医疗和牙科记录对过去 4 年在 CHVNG 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了回顾。这三名患者均出现骨外露和下颌骨坏死,且有一个共同的临床特征:均接受双膦酸盐唑来膦酸治疗,并长期静脉注射。对这些患者未愈合的拔牙部位的活检进行了连续正畸断层扫描 (OPG) 和组织学评估分析。结果:常规拔牙后,这些患者出现下颌骨缺血性骨坏死和继发性以色列放线菌骨感染(放线菌性骨髓炎),活检未发现转移性疾病的证据。在这三个描述的临床病例中,不抬高皮瓣的手术清创、强化抗生素治疗和暂停唑来膦酸盐治疗使患者部分康复。本临床报告的目的是指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肿瘤可因双磷酸盐治疗而引起骨坏死。需要进行研究来确定这种牙科现象的机制,以充分验证和证实双磷酸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或其他癌症疾病与颌骨缺血性骨坏死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在此之前,参与护理高危患者的临床医生应考虑这种可能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