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磺酸可提高实验性肝移植后的移植物存活率。
摘要来源:BMC Microbiol。 2008 年 3 月 11 日;8:45。 PMID:16035074
摘要作者:Peter Schemmer、梁睿、Marius Kincius、Christa Flechtenmacher、Hartwig Bunzendahl、Carsten N Gutt, Arianeb Mehrabi, Martha-Maria Gebhard, Markus W Büchler, Thomas W Kraus
摘要:肝移植后再灌注损伤的相关机制很可能是由活化的库普弗细胞介导的。最近,已经证明牛磺酸可以在体外阻止库普弗细胞激活。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牛磺酸在肝移植后的作用。摘取器官前,雌性 Sprague-Dawley 大鼠(210-240 g)被注射溶解在生理盐水中的牛磺酸。对照组输注相同体积的不含牛磺酸的生理盐水。 4小时后因冷缺血,进行了肝移植。研究了移植物和动物存活、血清转氨酶、肝脏组织学、活体显微镜下的灌注数据、再灌注时的血液分布以及库普弗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指示细胞活化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为了进行比较,酌情使用方差分析(ANOVA)和费舍尔精确检验。结果以平均值+/-SEM表示。对照组在 60% 的病例中存活。牛磺酸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将生存率提高至 100%(P <0.05)。在对照组中,平均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 和乳酸脱氢酶 (LDH) 血清水平增加至 3,260 +/- 814; 1,703 +/- 432;移植后分别为 14,071 +/- 3,177 U/L。相反,这些值是牛磺酸后对照值的 20% 到 45% 之间(P <0.05)。移植后进行的组织学证实了显着的保护作用牛磺酸,包括减少 TNF-α 的表达。移植物均匀再灌注时间改善至对照值的 50%(P <0.05)。此外,牛磺酸显着降低库普弗细胞对乳胶珠的吞噬作用以及白细胞-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与此同时,红细胞流速以及腺泡和血窦灌注也有所改善(P <0.05)。总之,这些数据首次在体内表明牛磺酸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肝移植后的再灌注损伤。所提出的机制是减少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并改善微循环,这些机制很可能依赖于库普弗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