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子泵抑制剂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
摘要来源:Clin Drug Investig。 2010;30(8):559-63。 PMID:20586518
摘要作者:Aurore Gouraud、Véronique Vochelle、Jacques Descotes、Thierry Vial
文章所属单位:法国里昂大学医院毒物中心和药物警戒部。 [电子邮件受保护]
摘要:Proton泵抑制剂(PPI)是广泛用于治疗或预防消化性溃疡和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除了其有据可查的功效外,这些药物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仅报告了罕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这是与 PPI 治疗相关的罕见不良事件。之前发表的所有孤立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病例均涉及奥美拉唑,但在其他质子泵抑制剂的产品特性总结中,白细胞减少症被标记为可能的不良反应。在本报告中,我们描述了一例奥美拉唑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并在泮托拉唑治疗后进一步复发。一名 60 岁男性,患有慢性酒精中毒,有肺结核、未经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外周动脉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稳定 3 期慢性肾病病史,因脱水和营养不良入院。胃内镜检查显示弥漫性胃炎,开始服用奥美拉唑 20 mg/天和硫糖铝 3 g/天。虽然治疗前患者的血细胞计数一直在正常范围内,但治疗 9 天后常规实验室检查显示中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0.9 x 109/L)。他的血细胞计数恢复到正常范围停用奥美拉唑后,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没有再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一年后,食管胃镜检查发现食管裂孔疝,并伴有广泛的巴雷特食管区。由于雷尼替丁和硫糖铝治疗后病变没有改善,患者开始服用泮托拉唑 40 mg/天。他最初的白细胞计数正常,但在泮托拉唑治疗仅 2 天后再次出现中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0.8 x 109/L)。用雷尼替丁替代泮托拉唑后 3 天内获得完全且进一步稳定的正常化。毒性和免疫介导的机制是解释药物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发病机制的两种常见机制。该报告表明,PPI 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免疫介导的,并认为两种 PPI 之间可能存在交叉反应,正如 PPI 诱导的超敏反应所描述的那样。报告还指出,患有以下疾病的患者如果使用该药物类别的另一种成员,则有由一种 PPI 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史可能存在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复发的风险。建议对这些患者进行密切的血液学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