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接触锰/锌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酯和草甘膦杀虫剂会导致秀丽隐杆线虫神经变性。

摘要来源:

神经毒理学。 2011 年 6 月;32(3):331-41。 Epub 2011 年 3 月 3 日。PMID:21376751

摘要作者:

Rekek Negga、David A Rudd、Nathan S Davis、Amanda N Justice、Holly E Hatfield、Ana L Valente、Anthony S Fields、Vanessa A Fitsanakis

文章隶属关系:

生物系,国王学院,布里斯托尔,田纳西州 37620,美国。

摘要: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农药使用与帕金森病 (PD) 发病率之间呈正相关。为了进一步探讨这种关系,我们使用野生型 (N2) 秀丽隐杆线虫 (C. elegans) 来测试以下假设:接触含草甘膦除草剂 (TD) 和/或含亚乙基双二硫代氨基甲酸锰/锌杀菌剂(MZ)可能会导致d.神经毒性。我们将 N2 蠕虫暴露于不同浓度的 TD 或 MZ 中 30 分钟(急性)或 24 小时(慢性)。为了复制农业用途,第三组人群接触了 TD(急性),然后接触了 MZ(急性)。对于急性TD暴露,LC(50)=8.0%(r(2)=0.6890),而慢性LC(50)=5.7%(r(2)=0.9433)。急性 MZ 暴露导致 LC(50)=0.22% (r(2)=0.5093),慢性 LC(50)=0.50% (r(2)=0.9733)。 TD+MZ的联合处理产生LC(50)=12.5%(r(2)=0.6367)。对 NW1229 蠕虫(一种泛神经元绿色荧光蛋白 (GFP) 标记菌株)的进一步研究表明,按照每个范例,处理的蠕虫神经元中绿色像素数量出现统计显着性 (p<0.05) 和剂量依赖性减少。显微照片中像素数量的减少伴随着视觉神经变性。对于双重治疗,布利斯分析表明存在协同相互作用。综上所述,这些数据表明秀丽隐杆线虫在治疗后发生神经元变性具有环境相关浓度的 TD 或 MZ。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