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蕊花苷对大鼠慢性压迫性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
摘要来源:Phytother Res。 2016 年 1 月;30(1):128-35。 Epub 2015 年 11 月 5 日。PMID:26537351
摘要作者:Bahareh Amin、Ehsan Poureshagh、Hossein Hosseinzadeh
文章隶属关系:Bahareh Amin
摘要:我们检查了毛蕊花苷对大鼠的影响遭受慢性压迫性损伤(CCI)。从手术当天开始,注射毛蕊花苷(50、100 和 200mg/kg,腹腔注射),持续 14 天。 CCI 后第 3、7 和 14 天对脊髓凋亡因子和神经胶质标记物水平进行定量。在第 7 天和第 14 天评估氧化应激标志物。CCI 大鼠在 CCI 后第 3、5、7、10 和 14 天表现出明显的机械异常性疼痛、冷异常性疼痛和热痛觉过敏。 Iba(小胶质细胞活性标记物)水平显着增加第 3 天观察到 Iba(促凋亡因子)和 Bax(促凋亡因子)。第 7 天观察到 Iba 仍然很高。相比之下,假手术动物和 CCI 动物之间的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含量没有差异。第 14 天,丙二醛增加,还原型谷胱甘肽减少。毛蕊花苷显着减弱与神经病相关的行为变化。第 3 天,毛蕊花苷减少了 Bax,而 Bcl-2 增加。第 3 天和第 7 天,毛蕊花苷还减少了 Iba 蛋白。结果支持小胶质细胞激活、凋亡因子和氧化应激可能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证据。 。研究表明,毛蕊花苷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凋亡途径和抗氧化特性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