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布状态:免费

点击此处阅读完整文章。

摘要标题:

神经性疼痛中的脑核和神经回路以及针灸的大脑调节机制:基于动物的实验研究综述。

摘要来源:

神经科学前沿。 2023 年;17:1243231。 Epub 2023 年 8 月 30 日。PMID:37712096

摘要作者:

苏娜、蔡萍萍、窦志强、殷晓雪、徐宏民、何静、李兆丰、李长忠

文章所属单位:

苏娜摘要:

已知神经病理性疼痛(NP)与特定大脑区域的异常变化有关,但其背后复杂的神经网络庞大而复杂,缺乏系统的总结。在各种 NP 动物模型的帮助下,对 NP 大脑区域和回路的文献检索发现,相关脑核包括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外侧缰核(LHb)、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和前扣带皮层(ACC);相关脑回路包括PAG-LHb和mPFC-ACC。此外,针刺及伤害性信息可影响大脑不同区域,多方面影响大脑功能,通过调节大脑突触的形态结构和突触相关蛋白的表达,发挥镇痛作用,提高突触可塑性。通过调节脑组织中谷氨酸、γ-氨基丁酸、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和受体的分泌,维持兴奋性和抑制性神经元的平衡;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过度激活,减少白细胞介素等促炎介质的释放,从而减少大脑区域的神经炎症;维持葡萄糖代谢的稳态,调节大脑的代谢连接;并发挥作用通过信号通路和信号转导分子的介导实现镇痛。这些因素有助于加深对NP脑回路和针刺镇痛脑机制的认识。

研究类型 : 审查
更多链接
疾病 : 神经性疼痛,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