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被低估的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风险。
摘要来源:Int J Cardiol。 2011 年 8 月 1 日。Epub 2011 年 8 月 1 日。PMID:21813193
摘要作者:Loukianos S Rallidis、Katerina Fountoulaki、Maria Anastasiou-Nana
摘要:在临床实践中,5-10% 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会出现肌病,这是一种副作用在他汀类药物的随机对照试验中,这一点被系统性地低估了。肌病最常见的表现是肌肉疼痛(通常是对称的,累及近端肌肉),但肌酐激酶 (CK) 不升高,或较少见,肌酐激酶 (CK) 轻度升高。临床上显着的横纹肌溶解症(CK 升高>正常上限 10 倍且肌酐升高的肌肉症状)极为罕见。肌病使所有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变得复杂(类别效应)并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病理学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的。通过识别易受影响的患者(即肾功能或肝功能受损、高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等患者)和/或消除或避免他汀类药物与特定药物(细胞色素 P-450 3A4)的相互作用,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他汀类药物相关肌病的风险抑制剂、吉非贝齐等)。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在停止他汀类药物治疗之前,应考虑症状的严重程度、CK升高的程度以及继续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风险/效益比。潜在的策略是使用较低剂量的相同他汀类药物,如果症状复发,开始每天服用 80 毫克氟伐他汀 XL 或间歇性服用低剂量(5-10 毫克)瑞舒伐他汀,通常与每天 10 毫克依折麦布联合使用。如果这些方法失败,则需要使用非他汀类降脂药物(依折麦布、考来维仑)。为了给适当的建议提供基于证据的建议对于他汀类药物不耐受的患者的管理,我们需要随机临床试验来直接比较可比较剂量的不同降脂药物的肌病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