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可防止脂质诱导的肝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并抑制小鼠肝纤维化过程中的星状细胞活化。
摘要来源:J Pineal Res。 2017 年 3 月 1 日。Epub 2017 年 3 月 1 日。PMID:28247434
摘要作者:Nabanita Das、Ashok Mandala、Shamreen Naaz、Suresh Giri、Mukul Jain、Debasish Bandyopadhyay、Russel J Reiter、Sib Sankar Roy
文章隶属关系:Nabanita Das
摘要:由于线粒体裂变,脂质产生活性氧 (ROS),随后炎症会传播肝纤维化。 SIRT1/Mitofusin2 的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线粒体完整性和功能至关重要,在脂肪性肝炎进展过程中,线粒体完整性和功能会因过量脂质浸润而受到破坏。肝星状细胞和脂肪肝细胞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受到严格调节细胞外因素包括纤维形成过程中循环游离脂肪酸的增加。褪黑激素是一种有效的抗氧化剂,可防止脂质介导的线粒体 ROS 生成。脂毒性会诱导 SIRT1 和 Mitofusin2 相互作用的破坏,导致肝细胞中线粒体形态崩解。此外,碎片化的线粒体导致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开放、细胞周期停滞和细胞凋亡,而褪黑激素可以防止所有这些脂毒性介导的功能障碍。这些受损的线粒体动力学还增强了细胞糖酵解通量并降低了线粒体耗氧率,从而增强了 ROS 的产生。高糖酵解通量会在肝细胞中产生不利的代谢环境,导致炎症,而褪黑激素可消除炎症。通过恢复酶活性,在高脂饮食 (HFD) 喂养的小鼠中也观察到了褪黑激素介导的针对线粒体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与呼吸链和TCA循环有关。随后,褪黑激素减少了高脂饮食小鼠的肝脏脂肪沉积和炎症。因此,褪黑激素破坏脂肪肝细胞和星状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后者被激活,从而消除胶原沉积。总而言之,当前研究的结果表明,低剂量褪黑激素的药理学干预可以消除脂毒性介导的肝星状细胞活化并防止纤维化进展。本文受版权保护。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