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激光治疗和双氯芬酸钠治疗骨骼肌创伤引起的急性炎症反应:对肌肉形态和炎症标志物 mRNA 基因表达的影响。
摘要来源:Photochem光生物。 2013;89(2):501-7。 Epub 2012 年 10 月 9 日。PMID:22937980
摘要作者:Patrícia de Almeida、RodrigoÁlvaro Brandão Lopes-Martins、Shaiane Silva Tomazoni、Gianna Móes Albuquerque-Pontes、Larissa Aline Santos、Adriane Aver Vanin、Lucio Frigo、Rodolfo P Vieira、Regiane Albertini ,Paulo de Tarso Camillo de Carvalho,Ernesto Cesar Pinto Leal-Junior
文章隶属:Patrícia de Almeida
摘要:药物治疗广泛应用于肌肉损伤的治疗。另一方面,低强度激光疗法(LLLT)作为一种有前途的非药物治疗而出现。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这样的影响双氯芬酸二钠(局部应用)和 LLLT 对生化炎症标志物的形态学方面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我们对大鼠胫骨前肌进行了一次创伤。 1 小时后,用双氯芬酸钠(11.6 mg g(-1) 溶液)或 LLLT(810 nm;连续模式;100 mW;3.57 W cm(-2);1、3 或 9 J;10、 30 或 90 秒)。于6、12时进行环加氧酶1和2(COX-1和COX-2)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的组织学分析和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以及创伤后 24 小时。所有剂量的 LLLT 均改善了肌肉组织的形态学方面,显示出比损伤组和双氯芬酸组更好的结果。与损伤组在所有时间点以及创伤后 24 小时与双氯芬酸组相比,所有 LLLT 剂量均降低 (P < 0.05) COX-2。此外,与损伤组和双氯芬酸组相比,LLLT 在所有时间点均降低 (P < 0.05) TNF-α。 LLLT 主要剂量为 of 9 J 在肌肉创伤后的急性炎症中优于局部应用双氯芬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