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绿茶多酚干预调节人体血液和尿液中的黄曲霉毒素生物标志物。
摘要来源:致癌作用。 2008 年 2 月;29(2):411-7。 Epub 2008 年 1 月 12 日。PMID:18192689
摘要作者:唐丽丽、唐孟、徐立、罗海涛、黄天仁、于嘉华、张立生、高伟民、Stephen B Cox、王家胜
文章单位:唐丽丽
摘要:为评价绿茶多酚(GTP)调节黄曲霉毒素B(1)(AFB(1))生物标志物的功效,共使用了352份血清样本和352份样本。对使用 500 mg GTP、1000 mg GTP 和安慰剂进行的 3 个月化学预防试验收集的尿样进行了 AFB(1)-白蛋白加合物 (AFB-AA)、黄曲霉毒素 M(1) (AFM(1)) 和 af 的检测乳毒素 B(1)-硫醇酸 (AFB-NAC)。所有三个剂量组的基线 AFB-AA 水平相当(P = 0.506)。 3 个月期间,安慰剂组的 AFB-AA 水平没有观察到显着差异 (P = 0.252)。然而,500 mg 组的 AFB-AA 水平显着降低(P = 0.002)。在 3 个月的干预期内,1000 mg 组的 AFB-AA 水平也略有下降(P = 0.051)。使用混合效应模型进行的分析表明,AFB-AA 水平随时间的降低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剂量-时间交互作用 P = 0.049)。在GTP干预的基线(P = 0.832)、1个月(P = 0.188)和3个月(P = 0.132)时,三个研究组的中位AFM(1)水平没有显着差异;然而,与安慰剂相比,500 mg (P = 0.096) 和 1000 mg (P = 0.072) 组在治疗 3 个月后,AFM(1) 中值水平分别降低了 42% 和 43%。发明。与安慰剂组相比,500 mg 组和 1000 mg 组在 1 个月(P<0.001)和 3 个月(P<0.001)时,中位 AFB-NAC 水平和 AFB-NAC:AFM(1) 比率均显着升高。 )GTP 干预。这些结果表明GTPs能有效调节AFB(1)代谢和代谢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