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甲基吡嗪通过激活磷脂酰肌醇 3-激酶途径促进神经前体细胞的迁移。
摘要来源:Mol Neurobiol。 2016年11月;53(9):6526-6539。 Epub 2015 年 11 月 28 日。PMID:26614511
摘要作者:孔祥英、钟米存、苏晓辉、秦青霞、苏宏昌、万宏业、刘翠玲、吴佳佳、尚宏才、张彦军、林娜
文章单位:孔祥英
摘要:干细胞治疗可能为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神经细胞的替代和再生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然而,干细胞迁移到损伤区域的能力不足限制了其应用。尽管川芎嗪(TMP)最初是从川芎中分离出来的,但由于其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多年来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保护作用、TMP 如何影响神经祖细胞/前体细胞 (NPC) 的迁移以及潜在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然很大程度上未知。在这里,我们发现 TMP 通过增加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 (SDF-1) 的表达和分泌来促进 NPC 迁移,基质细胞衍生因子 1 (SDF-1) 是一种趋化因子,已被充分证明可以指导 NPC 细胞运输,分析结果呈剂量依赖性。使用不同的方法。 TMP 在 NPC 迁移中的作用可以被 AMD 3100(一种趋化因子(C-X-C 基序)受体 4 (CXCR4) 拮抗剂)抑制。分子机制的进一步研究表明,TMP 治疗可快速激活 NPC 中的磷脂酰肌醇 3 激酶 (PI3K)/Akt、蛋白激酶 C (PKC) 和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但不能激活 Pyk2。可以通过使用这些信号通路的药物抑制剂来阻断 NPC 迁移,例如 LY294002(一种 PI3K 抑制剂)、Myr-ψPKC(一种 PKC 抑制剂)和 ERK1/2 抑制剂。福尔特此外,在 MCAO 大鼠模型中,TMP 增强了 NPC 向缺血区域的迁移。我们的研究结果为TMP在治疗神经病理疾病中的作用提供了机制上的见解,这表明TMP可作为干细胞治疗中改善NPC迁移的有效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