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生物源硒化汞纳米颗粒在人肝癌 HepG2 细胞中的形成机制及毒理学意义。

摘要来源:

Chem Res Toxicol。 2021 年 12 月 20 日;34(12):2471-2484。 Epub 2021 年 11 月 29 日。PMID:34841876

摘要作者:

Yu-Ki Tanaka、Hana Usuzawa、Miyu Yoshida、Kazuhiro熊谷、Keita Kobayashi、Satoshi Matsuyama、Takato Inoue、Akihiro Matsunaga、Mari Shimura、Jorge Ruiz Encinar、JoséM Costa-Fernández、Yasunori Fukumoto、Noriyuki Suzuki、Yasumitsu Ogra

文章归属:

Yu-Ki Tanaka摘要:

人们普遍认识到汞的毒性(Hg) 通过在多种生物体中同时施用硒 (Se) 化合物而减弱。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揭示了亚硒酸钠(NaSeO)对人肝癌HepG2细胞中无机汞(Hg)毒性的拮抗作用的机制。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直径高达 100 nm 的 HgSe(铁锰矿)颗粒积聚在细胞内的溶酶体样结构中。 HgSe 颗粒由许多 HgSe 纳米颗粒组成,每个纳米颗粒的直径小于 10 nm。在暴露于化学合成的 HgSe 纳米颗粒的细胞中,没有观察到 HgSe 纳米颗粒在溶酶体中的积累。这表明细胞内 HgSe 纳米颗粒是由转运到细胞内的 NaSeO 和 Hgion 生物产生的,而不是源自细胞外液中形成的 HgSe 纳米颗粒。培养72小时后,大约85%的生物源HgSe保留在细胞中,表明生物源HgSe几乎没有从细胞中排出。此外,即使在不溶性 HgSe 纳米颗粒形成之前,同时暴露于 NaSeO 也可以改善 HgSe 的细胞毒性。我们的数据首次证实HepG2细胞可以规避Hgthr的毒性Hg 与还原形式的 Se(硒化物)直接相互作用,通过细胞中的 Hg-Se 可溶性复合物形成 HgSe 纳米粒子。生物源 HgSe 纳米粒子被认为是汞解毒过程中的最终代谢物。

研究类型 : 人体研究
更多链接
疾病 : 汞中毒,
治疗物质 : ,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