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载姜黄素的脂质纳米颗粒: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摘要来源:Colloids Surf B Biointerfaces。 2010 年 11 月 1 日;81(1):263-73。 Epub 2010 年 7 月 17 日。PMID:20688493
摘要作者:Aditya P Nayak、Waree Tiyaboonchai、Swati Patankar、Basavaraj Madhusudhan, Eliana B Souto
文章归属:Department of Biochemistry, PG Center, Kuvempu University, Davangere 577002, Karnataka, India。
摘要:在本研究中,姜黄素负载脂质采用高速均质器和超声探头的纳米乳技术成功制备了肠外给药纳米粒。为了生产纳米颗粒,选择三肉豆蔻精、三甾醇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作为固体脂质,选择中链甘油三酯(MCT)作为液体脂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揭示了球状性质通过光子相关光谱 (PCS) 测量尺寸范围在 120 至 250 nm 之间的颗粒的 re。颗粒的 zeta 电位范围在 -28 至 -45 mV 之间,具体取决于所产生的脂质基质的性质,这也影响了包封效率 (EE) 和载药量 (LC),发现范围为 80-94 %和1.62-3.27%,分别。通过差示扫描量热法 (DSC) 证实,随着 MCT 量的增加,LC 也相应增加。 DSC 分析表明,脂质基质内的缺陷不断增加,导致封装参数增加。通过过滤过程对纳米颗粒进行进一步灭菌,发现该过程在防止热敏类姜黄素的热降解方面优于高压灭菌。体内药效活性显示,与测试剂量水平的游离类姜黄素相比,脂质纳米颗粒中包埋的类姜黄素的抗疟活性增加了 2 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