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远红外线治疗慢性下肢淋巴水肿伴皮淋巴管腺炎:妇科肿瘤切除术后并发症。

摘要来源:

Arch Gynecol Obstet。 2017 年 6 月;295(6):1441-1450。 Epub 2017 年 4 月 22 日。PMID:28434105

摘要作者:

李科、徐恒、刘宁飞、Parviz Sadigh、Verity Evans、易鑫张

文章来源:

李克

摘要:

目的:下肢淋巴水肿被认为是一种相对常见的术后并发症,常伴有皮肤淋巴管腺炎(DLA)。本研究结合临床评估和实验室研究,探讨远红外辐射(FIR)治疗对妇科肿瘤切除后发生的慢性下肢淋巴水肿伴 DLA 的治疗效果。

方法: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将被纳入。在 4 周的治疗过程中,他们接受了使用远红外线治疗机的定期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临床和实验室结果测量。临床结果指标包括 DLA 癫痫发作频率(发作/年)、患者对淋巴水肿相关症状的主观反馈和生活质量 (QOL)。实验室结果测量包括细菌培养物和炎症细胞因子的浓度:IL-1β、IL-2、IL-4、IL-10、IL-12、IL-18、TNF-α、TNF-β、caspase-1 和 INF- γ,使用蛋白质微阵列和 ELISA 在血清和局部淋巴水肿组织液样本中检测到。

结果: 2012年至2016年间,共有120名女性患者接受了研究入组筛选。 64 名招募的患者在 FIR 放射治疗前和 1 名患者接受了临床评估。 单次远红外放射治疗疗程后一年。从研究组中随机选出的 11 名患者 (17.2%) 对血液和局部淋巴水肿组织液样本进行了额外的实验室分析。治疗后 DLA 频率下降 (p < 0.001)。 50 名患者 (78%) 在治疗后一年内没有经历过一次 DLA 复发。治疗后 63 名 (98%) 患者使用 DLA 频率计算出的有效率大于 50%。患者报告淋巴水肿相关症状主观减轻(p < 0.05)。治疗后患者的 QOL 评分更高 (p < 0.001)。实验室分析显示,FIR 治疗后血清 IL-1β 浓度升高(p < 0.05),局部组织液中炎性细胞因子 IL-2、IL-10 和 IL-18 浓度降低(p < 0.05)。治疗前后细菌培养结果均为阴性。

结论:FIR放射治疗为妇科恶性肿瘤继发的慢性淋巴水肿伴DLA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可能是由于减轻了局部淋巴水肿组织的免疫功能障碍。

研究类型 : 人体研究
更多链接
疾病 : 淋巴水肿,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