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内增生疗法与类固醇注射治疗骶髂关节疼痛的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来源:J Altern Complement Med。 2010 年 12 月;16(12):1285-90。 PMID:21138388
摘要作者:Woong Mo Kim、Hyung Gon Lee、Cheol Won Jeong、Chang Mo Kim、Myung Ha Yoon
文章所属单位:全南麻醉与疼痛医学系韩国光州国立大学医院。
摘要:目标: 韧带增生疗法缓解骶髂关节疼痛的功效存在争议。先前研究报告的成功率不一致可能是由于研究之间患者选择和技术的差异所致。据推测,对诊断阻滞有阳性反应的患者进行关节内增生治疗可能会减轻消除韧带增生疗法的缺点。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关节内增生疗法与关节内类固醇注射相比,在缓解骶髂关节疼痛方面的疗效和长期有效性。
设计:这是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
设置/地点:< span>该研究是在韩国光州全南国立大学医院的疼痛医学门诊进行的。
受试者:< span>该研究纳入了骶髂关节疼痛的患者,经证实局部麻醉阻滞反应改善≥50%,持续 3 个月或更长时间,且药物治疗失败。
干预措施:治疗包括关节内葡萄糖水增殖疗法或曲安奈德注射液使用荧光镜引导,每两周一次,最多注射 3 次。
结果指标:疼痛和残疾评分在基线、治疗完成后两周和每月一次。
结果:招募的患者人数分别为 23 人和 25 人分别是增殖疗法和类固醇组。在两周的随访中,两组的疼痛和残疾评分均较基线显着改善,但无显着差异。 15 个月时,增殖疗法组疼痛缓解≥50% 的累积发生率为 58.7%(95% 置信区间 [CI] 37.9%-79.5%),类固醇组为 10.2%(95% CI 6.7%-27.1%) ,由 Kaplan-Meier 分析确定;各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显着差异(对数秩 p < 0.005)。
结论:Intra-arti眼球增殖疗法可以显着缓解骶髂关节疼痛,并且其效果比类固醇注射持续时间更长。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认手术的安全性并验证适当的注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