褪黑素预处理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性转变增强外源性线粒体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摘要来源:J Pineal Res。 2016年3月18日。Epub 2016年3月18日。PMID:26993080
摘要作者:陈洪华、陈彦达、Chih-Chao杨、陈冠宏、宋培勋、姜新如、陈志宏、蔡莎拉、钟胜英、陈一凌、黄天鸿、高升祎、陈胜义、 Mel S Lee、Hon-Kan Yip
文章归属:Hong-Hwa Chen
摘要:我们检验了以下假设:褪黑素 (Mel) 增强外源性线粒体 (Mito) 对啮齿类动物肝脏缺血再灌注 (IR) 损伤的治疗作用。体外研究使用三组肝细胞(即未处理组、甲萘醌组和甲萘醌-褪黑素处理组,每组 4.0 x 10(5)),而体内研究涉及成年雄性 Sprague-Dawley 大鼠 (n=40),均等分为假对照组 (SC)、IR(60 分钟左叶缺血 + 72 小时再灌注)、IR-Mel(褪黑激素 30 分钟/6 小时) /再灌注后8小时)、IR-Mito(再灌注后30分钟线粒体15000μg/大鼠)和IR-Mel-Mito。甲萘醌体外治疗后,氧化应激(NOX-1/NOX-2/氧化蛋白)、细胞凋亡(裂解的 caspase-3/PARP)、DNA 损伤(γ-H2AX/CD90/XRCC1)、线粒体损伤(胞质)与未经褪黑激素处理的肝细胞相比,经褪黑激素处理的肝细胞中细胞色素-C)生物标志物和线粒体通透性转变较低,而线粒体细胞色素-C 较高(全部 p<0.001)。体内研究表明,IR组肝损伤评分和血清AST最高,SC组最低,IR-Mito组高于IR-Mel组和IR-Mel-Mito组,IR-Mel组高于IR-Mel组72小时再灌注后IR-Mel-Mito组(所有p<0.003)。炎症蛋白表达(TNF-α/NF-κB/IL-1β/MMP-9)、氧化应激(NOX-1/NOX-2/氧化蛋白)、细胞凋亡(caspase-3/PARP/Bax)、线粒体损伤(胞质细胞色素-C)生物标志物显示出相同的模式,而五组中线粒体完整性标记(线粒体细胞色素-C)与肝损伤评分(均 p<0.001)相比显示出相反的模式。显微镜下,凋亡细胞核、炎症(MPO(+)/CD68(+)/CD14(+)细胞)和DNA损伤(γ-H2AX(+)细胞)生物标志物的表达与肝损伤评分表现出相同的模式(所有p<0.001)在五组中。褪黑素支持的线粒体治疗提供了减轻肝 IR 损伤的额外益处。本文受版权保护。保留所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