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而非 G-CSF)与姜黄素联用对大鼠肝脏再生受损的协同作用。
摘要来源:Langenbecks Arch Surg。 2008 年 5 月;393(3):325-32。 Epub 2008 年 2 月 27 日。PMID:18301913
摘要作者:Daniel Seehofer、Ulf P Neumann、Anja Schirmeier、Jessica Carter、Si-Young Ria Cho、Andri Lederer、Nada Rayes、Michael D Menger、Andreas K Nüssler、Peter Neuhaus
p>文章隶属机构:德国柏林夏里特校园维尔肖普通外科、内脏外科和移植外科系。 [电子邮件受保护]
摘要:< span class="sub_abstract_label">简介: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单独或联合使用的效果在延迟肝再生模型中评估了保肝抗氧化剂姜黄素 (Cur) 的效果。
材料和方法:Sprague Dawley大鼠接受 70% 肝切除,同时进行盲肠结扎和穿刺,并随机分为五组:不治疗、G-CSF(100 microg/kg)、Epo (1,000 IU/kg),各自单独或与 Cur (100mg/kg) 组合。手术后二十四小时,收集血液和组织样本。测定肝再生标志物(肝脏重量、有丝分裂指数、Ki-67指数)、功能(胆红素、胆汁流量)和肝细胞损伤(肝酶、组织形态学)。此外,还测量了细胞因子表达和肝脏谷胱甘肽浓度。
结果:G-CSF 或 G-CSF 并未改善肝脏再生。 Epo单一疗法。 Epo更有效地增加肝脏重量和再生标志物,但差异并不大重要的。 G-CSF 加 Cur 组的肝再生受到轻微抑制,而 Epo 加 Cur 组则显着改善肝再生。这伴随着氧化应激的减少。所有治疗组的肝功能和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相当。
结论:在本模型中,相对较低剂量的 Epo 并不能改善肝再生。然而,Epo和Cur的组合显示出协同作用,对肝再生具有非常显着的刺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