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肝毒性中,哌唑嗪的保肝作用与 N-乙酰半胱氨酸相当。
摘要来源:J Ayub Med Coll Abbottabad。 2020年1月-3月;32(1):28-32。 PMID:32468750
摘要作者:Samra Sulaiman、Mazhar Hussain、Muhammad Nauman Shad、Sadia Chiragh
文章隶属关系:Samra Sulaiman
摘要:背景: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肝毒性。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α1拮抗剂(哌唑嗪)和β2激动剂(沙丁胺醇)对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小鼠肝毒性的保肝作用。
方法: 这项实验研究是在拉合尔研究生医学研究所进行的,其中 50 只成年小鼠被分为五组。和除正常对照组外,所有其他研究组均通过单次腹腔注射对乙酰氨基酚300 mg/kg诱导肝毒性。第一组和第二组作为正常对照和毒性对照,给予蒸馏水6ml/kg,第三、第四和第五实验组给予N-乙酰半胱氨酸(300mg/kg)、哌唑嗪(0.18mg/kg)和沙丁胺醇(0.35mg/kg)。 /kg) 在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后 2,4 和 8 小时腹腔注射。在 0 小时和 72 小时分析血清肝酶,并在研究结束时使用 SPSS-20 评估组织病理学结果。
结果:所有接受中毒剂量对乙酰氨基酚治疗的组均显示血清 ALT 显着升高,即 B(毒性对照 3372%)、C(NAC 治疗 282%)、D(哌唑嗪治疗 582%)、E(沙丁胺醇治疗) 3297%)和 AST 水平,即 B(毒性控制 2750%)、C(NAC 处理 230%)、D(哌唑嗪处理 280%)、E(沙丁胺醇处理 828%)p 值˂0.001。当比较各组之间的这种增加时,在N乙酰半胱氨酸和哌唑嗪组中观察到血清ALT和AST水平的增加最低,但没有显着差异。同样,在肝脏组织病理学分析中,接受哌唑嗪和N-乙酰半胱氨酸的实验动物的炎症、变性和坏死评分最低,p值<0.001。
结论:哌唑嗪对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小鼠肝毒性的保肝作用与 N-乙酰半胱氨酸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