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姜黄素和白藜芦醇对黄曲霉毒素 B(1) 诱导的大鼠肝损伤的比较作用。

摘要来源:

Arch Toxicol。 2010 年 5 月;84(5):389-96。 Epub 2010 年 1 月 30 日。PMID:20112103

摘要作者:

Dina S El-Agamy

文章所属单位:

曼苏拉大学药学院药理学和毒理学系,曼苏拉 35516,埃及。 [电子邮件受保护]

摘要:

黄曲霉毒素 B(1 )是一种强效肝毒性和肝癌霉菌毒素。脂质过氧化和氧化性 DNA 损伤是黄曲霉毒素 B(1) 引起的毒性的主要表现,可以通过抗氧化剂来抵消。据报道,许多植物成分可以预防与脂质过氧化相关的肝损伤。在这项研究中,姜黄素(pol评估了从姜黄中纯化的多酚类抗氧化剂)和白藜芦醇(从葡萄中提取的多酚)对大鼠黄曲霉毒素 B(1) 引起的肝损伤的可能保护作用。成年雄性Fischer大鼠分为六组,包括未处理对照组、姜黄素对照组(200 mg/kg BW)、白藜芦醇对照组(10 mg/kg BW)和黄曲霉毒素B(1)(25 µg/kg BW)。其他两组服用姜黄素或白藜芦醇以及黄曲霉毒素 B(1)。该研究进行了90天。实验结束时,在处死动物之前采集血液和组织样本。收集肝脏用于组织病理学研究并固定在10%福尔马林缓冲溶液中。血清用于估计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移酶(γ-GT)。脂质过氧化、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是在肝脏匀浆中估计的。结果显示,黄曲霉毒素 B(1) 给药会引起肝损伤,血清 ALT、AST 和 γ-GT 水平显着升高(P<0.05)。此外,与未处理的对照组相比,黄曲霉毒素B(1)处理组的肝脏中GSH、SOD、CAT、GSH-Px的活性总体上显着降低,并且脂质过氧化增加。姜黄素通过降低血清标志酶、脂质过氧化水平以及提高 GSH、SOD、CAT 和 GSH-Px 水平,表现出显着的保肝活性。然而,白藜芦醇未能预防黄曲霉毒素 B(1) 引起的肝损伤。这些结果表明,姜黄素而非白藜芦醇对黄曲霉毒素 B(1) 引起的肝损伤具有保肝作用。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