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素对雌性白化大鼠乙醇中毒期间促氧化-抗氧化状态的保肝作用。
摘要来源:J Pharm Pharmacol。 2009 年 6 月;61(6):809-17。 PMID:19505373
摘要作者:Jayanthi Sathiavelu、Giftson Jebakkan Senapathy、Rajkumar Devaraj、Nalini Namasivayam
摘要:目的:评估白杨素(一种从多种植物、蜂蜜和蜂胶中提取的天然生物活性化合物)对组织和循环抗氧化状态以及乙醇中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诱导大鼠肝毒性。方法:将大鼠分为四组。第 1 组和第 2 组接受等热量葡萄糖。第 3 组和第 4 组接受 20% 乙醇,相当于每天 5 克/公斤体重。第2组和第4组接受溶解在0.5%二甲亚砜中的白杨素(20毫克/千克体重)。主要发现:结果显示 sig组织和循环中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共轭二烯和脂质氢过氧化物的水平显着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谷胱甘肽相关酶(如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谷胱甘肽-S-)的酶和非酶抗氧化活性显着降低乙醇治疗大鼠的转移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与对照相比。乙醇性肝损伤大鼠给予白杨素,显着降低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质、脂质氢过氧化物和共轭二烯的水平,显着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与未补充乙醇处理组相比,组织和循环中还原型谷胱甘肽、维生素 C 和维生素 E 的水平老鼠。肝脏和肾脏的组织学变化dney 与生化结果相关。结论:白杨素对乙醇性肝损伤大鼠具有对抗自由基介导的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