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甲基吡嗪减轻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和纤维形成,并减少大鼠肝血管生成。
摘要来源:Biomed Pharmacother。 2017 年 2 月;86:521-530。 Epub 2016 年 12 月 23 日。PMID:28024287
摘要作者:赵世峰、张自立、钱林南、林秋怡、张晨曦、邵江娟、张峰,郑世忠
文章来源:赵世峰
摘要:肝纤维化是慢性损伤后的常见事件,会引发肝脏血管生成异常的伤口愈合反应。肝窦内皮细胞(LSEC)的毛细血管化是肝血管生成过程中的关键事件。在本研究中,我们旨在探讨四甲基吡嗪(TMP)对四氯化碳(CCl)诱导的大鼠肝损伤和纤维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分子机制。TMP 诱导的抗血管生成作用的机制。我们发现TMP显着改善肝纤维化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其特征是胶原沉积减少、肝细胞凋亡以及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等生化指标的表达。此外,TMP似乎在控制病理性血管生成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TMP 通过下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VEGF-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2 (VEGF-R2)、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 (PDGF-BB) 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来减弱血管生成。生长因子-β受体(PDGF-βR)是传递促血管生成途径的四个重要因子。此外,TMP可抑制CCl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中的LSEC毛细血管化,并具有肝窦窗孔增多的形态特征。重要的是,我们发现 TMP 需要破坏血管生成才能抑制肝细胞大鼠细胞凋亡。 TMP处理显着抑制Bax的表达,并上调Bcl-2的表达。有趣的是,用血管生成诱导剂 AngII 治疗可显着消除 TMP 对 Bax/Bcl-2 轴的影响。总体而言,这些结果为揭示TMP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基于TMP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肝脏疾病开辟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