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野生蓝莓组分对多种食源性病原体生长和膜完整性的影响。
摘要来源:J Food Sci。 2020年4月3日。Epub 2020年4月3日。PMID:32243587
摘要作者:周童童、魏彩红、兰伟庆、赵勇、潘英杰、孙晓红、吴春华 p>文章来源:
周同同
摘要: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野生蓝莓提取物及其组分对单增李斯特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炎沙门氏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采用甲醇提取法获得中国野生蓝莓 (Vaccinium uliginosum) 粗提物 (BBE),并使用 C-18 Sep-Pak 分离糖加有机酸 (F1)、酚类组分 (F2) 和花青素加原花青素 (F3) 组分列。最小值使用两倍连续稀释法测定各组分的全部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核酸渗漏(OD)和蛋白质释放(布拉德福德蛋白质测定),以评估细胞膜的通透性。研究发现 F3 对四种测试菌株表现出最强的抗菌活性,其次是 F2、F1 和 BBE。副溶血弧菌对所有组分最敏感,其次是肠炎沙门氏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存活曲线分析显示,用馏分处理细菌12小时后,细菌数量从6个对数菌落形成单位(CFU)减少到小于10 CFU,这证明了蓝莓馏分的杀菌作用。此外,当病原体用组分处理2小时时,OD和OD值显着增加(P<0.01),这表明核酸和蛋白质的显着释放。这项研究的结果表明,蓝莓组分,尤其是F3,通过破坏食源性病原体的细胞膜来抑制食源性病原体的生长,并可能被开发为天然防腐剂来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病原体。实际应用:蓝莓粗提物及其糖、有机酸、酚类、花青素和原花青素成分,通过破坏食源性病原体的细胞膜来抑制其生长。因此,中国野生蓝莓具有作为天然防腐剂防治食源性病原体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