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藜芦醇增加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细胞中嘌呤类似物引起的细胞凋亡率。
摘要来源:Ann Hematol。 2010 年 8 月 17 日。Epub 2010 年 8 月 17 日。PMID:20714724
摘要作者:Monika Podhorecka、Dorota Halicka、Piotr Klimek、Malgorzata Kowal、Sylwia Chocholska、Anna Dmoszynska
文章所属单位:血液肿瘤学和骨髓科移植,卢布林医科大学,Staszica 11, 20-081,卢布林,波兰,[电子邮件受保护].
摘要: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试图评估白藜芦醇(一种存在于多种植物物种中的天然化合物)与嘌呤类似物氟达拉滨和克拉屈滨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DNA坝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的年龄和细胞凋亡。这些实验是使用来自新诊断的未经治疗的患者的血液和骨髓细胞的短期细胞培养物进行的。我们分析了作为细胞凋亡标记的活性 caspase-3 的表达和 BCL-2/BAX 比率,以及作为 DNA 损伤报告者的磷酸化组蛋白 H2AX (gammaH2AX) 和激活的 ATM 激酶的表达。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藜芦醇以肿瘤特异性方式诱导 CLL 细胞凋亡,但不影响非白血病细胞,并且细胞凋亡与 BCL2/BAX 比率降低相关。在此,我们首次报告白藜芦醇+氟达拉滨和白藜芦醇+克拉屈滨均比单一药物引起的细胞凋亡率更高。在具有较好预后标志物的患者组中,仅由白藜芦醇诱导的凋亡细胞的百分比高于具有较差预后标志物的患者组。然而,白藜芦醇联合嘌呤类似物引起的细胞凋亡率与ZAP-70和CD38表达以及疾病的临床状态无关;它们仅依赖于高风险细胞遗传学异常的存在。我们还观察到,在大多数分析样本中,gammaH2AX 表达增加,同时激活的 ATM 增加。获得的结果表明白藜芦醇可能值得进一步研究作为 CLL 患者的新治疗选择。这种天然存在的物质可以作为单一药物使用,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来说,积极治疗的使用存在一些限制。另一方面,由于其联合作用,较低剂量的嘌呤类似物可能与白藜芦醇联合使用。白藜芦醇的作用机制之一是诱导DNA损伤,最终导致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