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触已确定的白血病原苯的工人进行全染色体非整倍性研究 (CWAS)。
摘要来源:致癌作用。 2011 年 1 月 7 日。Epub 2011 年 1 月 7 日。PMID:21216845
摘要作者:张罗平、兰庆、郭伟宏、Alan E Hubbard、李桂兰、Stephen M Rappaport、Cliona M McHale、沉敏、季志英、Roel Vermeulen、 Songnian Yin、Nathaniel Rothman、Martyn T Smith
文章所属机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卫生学院,CA 94720。
摘要:证据表明,从头开始,治疗-相关的和苯诱导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通过相似的细胞遗传学和遗传途径发生,其中一些涉及非整倍性,即染色体的丢失或获得。建议在与苯相关的白血病患者以及接触苯的健康工人中检测到特定染色体的非整倍性认为非整倍性先于苯诱发的白血病,并且可能是苯诱发白血病的潜在机制。在这里,我们使用新型 OctoChrome 荧光原位杂交 (FISH) 技术分析了 47 名接触过的工人和 27 名未接触过的对照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该技术可同时检测所有 24 条染色体中的非整倍性。通过这种全染色体非整倍性研究 (CWAS) 方法,我们发现当针对连续苯暴露进行绘图时,22 种常染色体的单体和三体率存在异质性。此外,单体性 [5,6,7,10,16 和 19] 和三体性 [5,6,7,8,10,14,16,21 和 22] 率出现统计学显着的染色体特异性增加。发现与苯暴露呈剂量依赖性。此外,与所有其他染色体相比,在先验定义的“易感”染色体组中观察到单体性和三体性的比率显着更高。总之,这些发现证实苯暴露与特定的化学物质有关。造血细胞中存在染色体非整倍体,提示此类非整倍体可能在苯诱导的白血病发生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