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豆醇(一种从胖大海中分离出来的三萜化合物)的抗利什曼病和免疫调节活性。
摘要来源:Int J Antimicrob Agents。 2017 年 10 月;50(4):512-522。 Epub 2017 年 6 月 29 日。PMID:28669838
摘要作者:Antu Das、Junaid Jibran Jawed、Manash C Das、Padmani Sandhu、 Utpal C De、Biswanath Dinda、Yusuf Akhter、Surajit Bhattacharjee
文章隶属关系:Antu Das
摘要:内脏利什曼病 (VL) 是最严重的利什曼病之一,由原生动物寄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如今,人们对使用天然产品治疗寄生虫病越来越感兴趣。胖大海是一种重要的民族药用植物。从该植物中分离出一种三萜类化合物,并对其体外和体内的抗利什曼药和免疫调节活性进行了筛选。生化色测试和光谱数据证实分离出的纯化合物为羽扇豆醇。羽扇豆醇表现出显着的抗利什曼活性,对前鞭毛体和无鞭毛体形式的 IC 值分别为 65±0.41μg/mL 和 15±0.45μg/mL。羽扇豆醇在其 IC 剂量下对杜氏乳杆菌前鞭毛体造成最大程度的细胞质膜损伤。众所周知,在感染过程中,利什曼原虫通过抑制一氧化氮(NO)的产生和抑制促炎反应在宿主中发挥其致病性。据观察,羽扇豆醇诱导杜氏乳杆菌感染的巨噬细胞中NO生成,随后上调促炎细胞因子和下调抗炎细胞因子。羽扇豆醇还被发现可以通过上调杜氏乳杆菌感染的 BALB/c 小鼠的促炎反应来减轻肝脏和脾脏寄生虫负担。观察到羽扇豆醇对四个主要潜在药物靶点有很强的结合亲和力,即蝶啶还原酶 1、a腺嘌呤磷酸核糖基转移酶、脂磷酸聚糖生物合成蛋白和杜氏乳杆菌糖蛋白 63,这也支持其抗利什曼和免疫调节活性。因此,本研究强调了羽扇豆醇在 VL 体外和体内模型中的抗利什曼病和免疫调节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