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从甜叶菊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的杀锥虫和杀利什曼病活性。 satureiifolia。

摘要来源:

Pharm Biol。 2016 年 3 月 17:1-8。 Epub 2016 年 3 月 17 日。PMID:26983579

摘要作者:

María Florencia Beer、Fernanda Maria Frank、Orlando Germán Elso、Augusto埃内斯托·比沃纳 (Ernesto Bivona)、娜塔莎·塞尔尼 (Natacha Cerny)、古斯塔沃·吉伯蒂 (Gustavo Giberti)、埃米利奥·路易斯·马尔基奥迪 (Emilio Luis Malchiodi)、弗吉尼亚·苏珊娜·马蒂诺 (Virginia Susana Martino)、玛丽亚·罗萨里奥·阿隆索 (María Rosario Alonso)、瓦莱里娅·帕特里夏·苏尔森 (Valeria Patricia Sülsen)、西尔维娅·伊内斯·卡索拉 (Silvia Ines Cazorla)

文章隶属关系:

玛丽亚·弗洛伦西亚·啤酒

摘要:

背景 南美锥虫病和利什曼病会导致严重的残疾和死亡,并产生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甜叶菊属(菊科)是抗原虫化合物的潜在来源。目的筛选克氏锥虫上四种甜叶菊的地上部分。甜叶菊 (Stevia satureiifolia (Lam.) Sch.)毕普。变种satureiifolia(菊科)d选择一氯甲烷提取物进行生物测定引导的分馏,以分离其活性化合物。此外,还评估了这些化合物对哺乳动物细胞的抗利什曼尼活性和细胞毒性。材料和方法 通过柱色谱法对二氯甲烷提取物进行分级。使用0-100μg/mL浓度对克氏锥虫上鞭毛体和巴西利什曼原虫前鞭毛体评估分离的化合物72小时,对克氏锥虫锥鞭毛体和无鞭毛体分别评估24小时和120小时。通过MTT测定对Vero细胞评估化合物的细胞毒性(12.5-500μg/mL)。通过光谱方法和HPLC分析对各化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解析。结果甜菊属植物的二氯甲烷提取物对克氏锥虫上鞭毛体表现出显着的活性。从 S. satureiifolia var. 中分离得到黄酮类化合物 eupatorin (1.3%)、cirsimaritin (1.9%) 和 5-desmethylsinensetin (1.5%)。油桐叶提炼。 Eupatorin 和 5-desmethylsinensetin 对克氏锥虫上鞭毛体的 IC50 值分别为 0.2 和 0.4μg/mL,对锥鞭毛体的 IC50 值分别为 61.8 和 75.1μg/mL。类黄酮 5-去甲基sinensetin 对克氏锥虫无鞭毛体具有中等活性(IC50值=78.7μg/mL),并且是对巴西锥虫前鞭毛体活性最强的化合物(IC50值=37.0μg/mL)。两种黄酮类化合物在浓度高达 500μg/mL 时均未表现出对 Vero 细胞的细胞毒性。

研究类型 : 体外研究
更多链接
疾病 : 利什曼病,
治疗物质 : 甜叶菊, 黄酮类化合物,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