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果酸通过介导小胶质细胞焦亡来减轻脑出血后的神经炎症NF-κB/NLRP3/GSDMD 通路。
摘要来源:Int J Mol Sci。 2023 年 9 月 30 日;24(19)。 Epub 2023 年 9 月 30 日。PMID:37834220
摘要作者:潘雷、李志阳、华秋伟、宋平、高伦、周龙、强蔡
文章来源:潘雷
摘要:脑出血(ICH)后的神经炎症反应导致大量神经元丢失,抑制炎症反应可以改善预后。在以往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试验中,熊果酸(UA)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但是否可以通过给予熊果酸来抑制神经炎症?脑出血后的反应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熊果酸对脑出血后的作用。利用在线数据库获取熊果酸治疗脑出血的潜在治疗靶点,并通过KEGG、GO、分子对接等方法分析可能的机制。利用胶原酶建立大鼠脑出血模型,并在BV2细胞培养基中添加氯化血红素构建体外脑出血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Western blotting(WB)、免疫荧光、TUNEL染色、钙黄绿素/PI染色等检测小胶质细胞M1极化程度、炎症因子水平变化、NF-κB激活情况。途径以及熊果酸处理后细胞死亡指标的变化。此外,利用佛波醇12-肉豆蔻酸酯13-乙酸酯(PMA)激活NF-κB通路,验证熊果酸发挥其作用。通过调节 NF-κB/NLRP3/GSDMD 通路发挥抗神经炎症作用。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熊果酸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发挥对脑出血的治疗作用。体内和体外实验表明,熊果酸抑制小胶质细胞 M1 极化,并显着降低 p-NF-κB、GSDMD-N、cleaved caspase-1、TNF-α、IL-6 和 IL-1β 的水平。 PMA 的使用显着抑制了这种现象。熊果酸通过NF-κB/NLRP3/GSDMD通路抑制小胶质细胞焦亡,减轻脑出血后神经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