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尾草酚预防可减轻肠道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
摘要来源:World J胃肠病。 2009 年 7 月 14 日;15(26):3240-5。 PMID:19598299
摘要作者:姚继红、张雪松、郑树森、李英华、王黎明、王珍珍、梁褚晓伟,刘可欣,田晓峰
文章归属:姚继红
摘要:目的:探讨鼠尾草酚对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肝损伤的可能保护作用。
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三个实验组:假手术组、肠道 I/R 组和d 鼠尾草酚处理(每组 n = 18)。夹闭肠系膜上动脉1 h建立肠道I/R模型。鼠尾草酚治疗组的手术方法同肠道I/R组,术前1 h腹腔注射鼠尾草酚3 mg/kg。再灌注后2、4、6小时处死大鼠,获取血液、肠和肝组织样本。研究了肠和肝组织学。测量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和白细胞介素(IL)-6的血清水平。测定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通过免疫组化和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肝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和核因子kappaB(NF-kappaB)。
结果: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肠和肝损伤,其特征是组织学变化,以及血清 AST 和 ALT 水平显着升高。 I/R后肝组织中SOD活性降低,鼠尾草酚预处理增强了这种活性。此外,与对照组相比,鼠尾草酚显着降低了肝组织MPO活性和血清IL-6水平,与肝脏ICAM-1和NF-kappaB表达水平的降低是平行的。
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鼠尾草酚预处理可减轻肠道 I/R 引起的肝损伤,这归因于抗氧化作用以及抑制 NF-kappaB 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