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光动力灭活:金属卟啉比较。
摘要来源:J Photochem Photobiol B. 2016 Dec ;165:51-57。 Epub 2016 年 10 月 15 日。PMID:27768953
摘要作者:Troy A Skwor、Stephanie Klemm、Hanyu Chang、Brianna Schardt、Stephanie Blaszczyk,Matthew A Bork
文章归属:Troy A Skwor
摘要:抗生素耐药性的增加加上新型抗生素的缺乏威胁着适当的临床治疗并危及其在预防中的使用。光动力方法似乎是一种创新的治疗选择,即使对于多重耐药细菌菌株也是如此。光动力灭活过程中使用了三种成分:光敏剂、光源和氧气。光敏剂的变化强烈影响微生物结合和杀菌作用活动。在本研究中,将四种不同的阳离子金属卟啉(Cu(2+)、Fe(2+)、Pd(2+)、Zn(2+))与游离碱配体 5,10,15,20-tetrakis 进行了比较(N-甲基吡啶鎓-4-基)卟啉的电子特性以及随后 405 nm 紫蓝色照射下活性氧的产生。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分别作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代表,通过光动力过程评估杀菌效果。将细菌培养物与卟啉一起预孵育,并暴露于不同剂量的 405nm 照射 (0-30J/cm(2))。含有 Cu(2+) 和 Fe(2+) 的金属卟啉对活力的影响极小。游离碱配体、Zn(2+) 和 Pd(2+) 具有明显的杀菌活性;尽管 Pd(2+) 的效果明显更强。光动力杀灭与光照后活性氧的产生成正比。这些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见解金属螯合对光敏剂活性对杀菌单线态氧产生的影响。通过在短时间间隔(秒)内使用便携式发光二极管而产生的强抗菌光动力作用为其在自我治疗中的潜在用途提供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