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哌丁胺与洋车前子纤维治疗大便失禁:大便失禁处方 (Rx) 管理 (FIRM) 随机临床试验。
摘要来源:Dis Colon 直肠。 2015 年 10 月;58(10):983-93。 PMID:26347971
摘要作者:Alayne D Markland、Kathryn L Burgio、William E Whitehead、Holly E Richter、C Mel Wilcox、David T Redden、Timothy M Beasley,Patricia S Goode
文章所属:Alayne D Markland
摘要:背景:大便失禁是一种毁灭性的疾病,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的药物治疗方案很少。洛哌丁胺和洋车前子都是一线治疗药物,作用机制不同,没有任何比较数据。
目的:目的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考试与欧车前相比,洛哌丁胺在减少大便失禁方面的有效性和耐受性。我们假设补充车前子纤维比洛哌丁胺更能有效减少大便失禁发作,并且副作用更少。
设计:我们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比较洛哌丁胺(随后是车前草)和车前子(随后是车前子)洛哌丁胺)。
设置:我们的网站包括退伍军人事务部医疗中心和大学附属机构内的门诊诊所。
患者:参与者包括社区居住的成年人 (n = 80), 7 天肠道日记中出现 1 次大便失禁。
干预:参与者每日服用洛哌丁胺(加安慰剂)车前子粉)或车前子粉(加洛哌丁胺安慰剂)4周。经过 2 周的清洗后,参与者进行了 4 周的替代治疗。
主要结果指标:主要结果是 7 天肠道日记中大便失禁发作的次数。次要结局包括症状严重程度、生活质量和耐受性。
结果:平均年龄为 60.7± 10.1 岁; 68%是男性。在确定不显着的残留效应后,综合分析显示洛哌丁胺和车前草组在减少大便失禁发作、症状严重程度或生活质量方面没有差异。在每组中,洛哌丁胺和车前草均减少了大便失禁发作,并改善了症状严重程度和生活质量。服用洛哌丁胺的参与者中有 29% 出现便秘,而服用车前子的参与者中有 10% 出现便秘。
局限性:局限性包括清除期长度和过渡到第二次干预后的退出率。
结论: 洛哌丁胺和洋车前草均可改善大便失禁,但会产生更多不良反应,尤其是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