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黧豆种子提取物及其分离化合物的降压作用机制。

摘要来源:

J Complement Integr Med。 2017 年 6 月 21 日。Epub 2017 年 6 月 21 日。PMID:28640753

摘要作者:

Mohammad Yaseen Khan、Vimal Kumar

文章隶属关系:

Mohammad Yaseen Khan

摘要:

背景 在从天然来源中寻找安全有效的先导分子时,黧豆科 (Mucuna pruriens, MP) L.(豆科)种子被用来探索抗高血压潜力。传统上,它被用作利尿剂和降血压剂。方法 利用生物测定引导的级分通过柱色谱法分离活性化合物。测定了IC50值、酶动力学和抑制机制。体内时间和剂量依赖性降血压研究,随后是血管紧张素 I (3 nmol/kg) 诱导的平均动脉压 (MAP) 变化,a在麻醉大鼠中进行血管紧张素 II (3 nmol/kg) 和缓激肽 (10 nmol/kg) 实验。还测定了血浆和组织血管紧张素 I 转换酶 (ACE) 活性。结果通过光谱技术进行的植物化学分析表明,乙酸乙酯和水部分中分别存在已知化合物,如染料木黄酮、熊果酸和左旋多巴。体外研究显示 MP 醋酸乙酯 (MPEA) 组分和染料木黄酮分别是最活跃的组分 (IC50 156.45 μg/mL) 和化合物 (IC50 253.81 μM)。 Lineweaver-Burk 图揭示了非竞争性抑制模式。 ACE 蛋白沉淀是建议的抑制机制。提取物显示 MAP 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下降。金雀异黄素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 MAP,最高可达 53±1.5 mmHg(40 mg/kg,静脉注射)。与对照相比,在 10 mg/kg 和 20 mg/kg 剂量下,血浆 ACE 活性分别呈现剂量依赖性降低 40.61% 和 54.76%。它还降低了ACE主动脉活性(10mg 时为 107.67nM/ml 分钟,p<0.001;20mg 时为 95.33nM/ml 分钟,p<0.001)。卡托普利用作各种体外和体内测定的标准品。结论 研究揭示了 MP 种子化合物通过抑制 ACE 发挥抗高血压潜力。

研究类型 : 体外研究
更多链接
疾病 : 低血压,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