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花非极性生物活性成分对高脂饮食喂养和链脲佐菌素诱导的高血糖小鼠的影响。
摘要来源:Pharm Biol。 2015 年 5 月;53(5):705-9。 Epub 2014 年 11 月 28 日。PMID:25431253
摘要作者:沉国平、苏春汉、卢子明、赖敏楠、 Lean-Teik Ng
文章归属:沉国平
摘要:背景:药用消费蘑菇用于预防疾病和保持健康在亚洲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灰树花 (Fr) S.F.灰菌 (GF)( Meripilaceae )是一种药用真菌,广泛用于增强免疫系统、降低血糖以及改善脾、胃和神经功能。
目的:本研究检查 GF 的体外和体内降血糖作用,并分析其生物活性成分的化学特征。
材料和方法:使用α-酶法评估 GF 的体外降血糖作用淀粉酶和 α-葡萄糖苷酶抑制测定,而体内研究是对高脂饮食喂养和链脲佐菌素进行的(HFD + STZ)诱导的高血糖小鼠。采用 GC-MS 测定生物活性成分的化学特征。
结果:GF 的非极性部分表现出抗α-葡萄糖苷酶活性(IC50:0.0332 mg/ml)比阿卡波糖更强,但其抗α-淀粉酶活性(IC50:0.671) mg/ml) 较弱。口服 600 mg/kg (GF600) 的 GF 显着降低高血糖小鼠的血糖、HbA1c、平均血糖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虽然发现 GF 主要含有油酸和亚油酸,但它们在小鼠体内的水平真菌含量较低,表明 efGF 对 HFD + STZ 诱导的高血糖小鼠的影响可能是由于这些脂肪酸以外的因素造成的。
结论:这些结果表明,GF具有抗α-葡萄糖苷酶活性,并且在HFD + STZ诱导的高血糖中具有降血糖作用。老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