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针灸对特应性湿疹成人 I 型超敏性瘙痒以及风团和红斑反应的影响 - 一项盲法、随机、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

摘要来源:

过敏。 2010 年 7 月;65(7):903-10。 Epub 2009 年 12 月 11 日。PMID:20002660

摘要作者:

F Pfab, J Huss-Marp, A Gatti, J Fuqin, G I Athanasiadis、D Irnich、U Raap、W Schober、H Behrendt、J Ring、U Darsow

文章隶属:

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皮肤病学和过敏系。 [电子邮件受保护]

摘要:

<跨度class="sub_abstract_label">背景:瘙痒是过敏性皮肤病的主要症状。针灸已被证明对组胺引起的瘙痒有显着效果在健康的志愿者中。我们通过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交叉试验研究了针灸对 I 型超敏性瘙痒和皮肤反应的影响。

方法: 对 30 名特应性湿疹患者施加过敏原刺激(屋尘螨或草花粉皮肤点刺)之前(直接效应)和之后(预防效果)两种实验方法或对照观察:针刺曲池穴和血海穴[精针(VA),优势侧],安慰剂穴位针刺(PA,优势侧),不针刺(NA)。用视觉模拟量表记录瘙痒强度。 10 分钟后,测量刺激部位的风团和耀斑大小以及皮肤灌注(通过激光多普勒),并回答经过验证的 Eppendorf 瘙痒问卷 (EIQ)。

结果:VA 的平均瘙痒强度 (35.7 +/- 6.4) 显着低于 NA (45.9 +/- 7.8) 和 PA (40.4 +/- 5.8) 关于直接影响;与 NA (44.6 +/- 6.2) 相比,VA (34.3 +/- 7.1) 和 PA (37.8 +/- 5.6) 的预防效果显着降低。在预防方法中,VA 的平均风团和耀斑尺寸 (0.38 +/- 0.12 cm(2)/8.1 +/- 2.0 cm(2)) 明显小于 PA (0.54 +/- 0.13 cm(2)/ 13.5 +/- 2.8 厘米(2)) 和 NA (0.73 +/- 0.28 厘米(2)/15.1 +/- 4.1 cm(2)),以及与 NA (84.1 +/- 10.7) 相比,VA 的平均灌注 (72.4 +/- 10.7)。在治疗方法中,VA 的平均 EIQ 等级显着低于 NA 和 PA;与预防方法中的 NA 相比,VA 和 PA 显着降低。

结论:在正确的穴位进行针灸显示出显着减少特应性湿疹患者的 I 型超敏性瘙痒。随着时间的推移,针对主观瘙痒感的预防性点特异性效果逐渐减弱,而针对主观瘙痒感的预防性点特异性效果则增强。抑制皮肤刺痛反应。

研究类型 : 人体研究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