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白杨素通过上调 Bcl-2 基因、下调 Bax-Bad 基因对雄性 Wistar 大鼠的 3-硝基丙酸诱导的行为绝望、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纹状体凋亡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摘要来源:

生物医学药剂师。 2016 年 9 月 27 日;84:514-525。 Epub 2016 年 8 月 27 日。PMID:27690136

摘要作者:

Sumathi Thangarajan、Surekha Ramachandran、Priya Krishnamurthy

文章隶属关系:

Sumathi Thangarajan

摘要:

3-硝基丙酸 (3-NP) 是线粒体复合物-II 的不可逆抑制剂,可导致转录失调、生物能学失败、蛋白质聚集和氧化损伤类似于亨廷顿病(HD)发病机制。白杨素是一种生物活性黄酮类化合物,据报道具有抗炎、抗氧化、血管舒张和神经保护特性。本研究的目的是终止白杨素对 3-NP 诱导的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神经变性的神经保护作用。 3-NP(10mg/kg b.w. i.p.)给药14天表现出显着(P<0.01)的行为改变、线粒体功能障碍和生物分子氧化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白杨素 50mg/kg 体重口服14天改善了所有行为表现并调节了线粒体的复杂活动。此外,白杨素通过显着(P<0.01)改善纹状体线粒体的抗氧化状态(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来减少氧化应激标志物(脂质过氧化、亚硝酸盐和蛋白质羰基)。事实上,在 3-NP 诱导的条件下,白杨素通过上调 Bcl-2 mRNA 表达并下调促凋亡(Bax、Bad)mRNA 来预防细胞凋亡。此外,经白杨素处理后,纹状体神经元针对 3-NP 毒性的存活率得到了增强,这一点很明显通过观察组织病理学研究来确定。因此,本研究总体表明白杨素可以作为 3-NP 诱导的线粒体缺陷和随后的细胞凋亡的潜在治疗剂。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疾病 : 亨廷顿病,
治疗物质 : 白杨素,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