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芹酚通过抑制 RIP3 介导的程序性细胞坏死途径和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来抗 HSV-2 感染性的机制BSC-1 细胞。
摘要来源:BMC Infect Dis。 2020 年 11 月 11 日;20(1):832。 Epub 2020 年 11 月 11 日。PMID:33176697
摘要作者:王力、王丹、吴兴安、徐睿、李云兰
文章所属单位:Li Wang
摘要:背景:香芹酚,作为芳香植物的主要成分,用于治疗人类皮肤病,包括牛至、Satureja、胸腺和coridothymus 物种,呈现出一种抗病毒活性。探讨香芹酚体外抗单纯疱疹病毒(HSV)的作用机制o.
方法:建立HSV感染的BSC-1细胞模型,并从病毒复制两个方面并通过噬斑实验在预防、治疗、直接灭活三种模式下评价香芹酚对HSV感染细胞的抗病毒作用。
结果:三种方法中,2%真香芹酚溶液对HSV-2感染细胞的半数最大有效浓度(EC)分别为0.43、0.19和0.51 mmol/ L,相应的治疗指数(TI)分别为4.02、9.11和3.39。与HSV-2感染引起的水平升高相反,病毒的转录基因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具有复制关键因子(包括ICP4、ICP27、VP16、gB和UL30)和细胞因子(包括RIP3、用香芹酚处理的感染细胞的 TNF-α 和 MLK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此外,HSV-2感染可引起细胞内蛋白泛素化水平降低,香芹酚可逆转HSV-2感染引起的泛素化水平降低。
结论:香芹酚通过抑制HSV-2增殖过程和HSV-2诱导的TNF-α增加而表现出显着的抗病毒活性。水平,通过细胞内 RIP3 介导的程序性细胞坏死途径降低 RIP3 和 MLKL 蛋白表达。此外,香芹酚还可能通过逆转HSV-2感染引起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泛素化降低水平而表现出抗HSV-2活性,这为深入了解其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