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素对 1 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抑制作用。
摘要来源:Acta Pharm Sin B. 2020 年 12 月;10(12):2323-2338。 Epub 2020 年 6 月 25 日。PMID:33354504
摘要作者:罗卓、匡秀平、周清清、严昌宇、文李海彪,栗原浩,李维熙,李逸芳,何荣荣
文章所属单位:罗卓
摘要: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 是一种普遍存在且广泛传播的人类病原体,可引起一系列疾病,包括唇疱疹、角膜失明和脑炎。目前,核苷类似物,如阿昔洛韦和喷昔洛韦,在治疗 HSV-1 感染中的使用往往由于其副作用和低效而受到限制。对耐药菌株的功效。因此,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抗疱疹药物和策略。在此,我们报道了黄芩素(一种在亚洲国家广泛使用的天然衍生化合物)在多种模型中强烈抑制 HSV-1 复制。黄芩素可有效抑制 HSV-1/F 和 HSV-1/Blue(阿昔洛韦耐药菌株)的复制。在眼部接种小鼠模型中,黄芩素显着减少HSV-1/F复制,消退炎症风暴并减弱角膜组织学变化。一致地,在 HSV-1 鼻内感染模型中,黄芩素被发现可以降低小鼠的死亡率、鼻子和三叉神经节的病毒载量。此外,在分离的小鼠表皮片中建立的HSV-1-EGFP感染模型证实黄芩素抑制HSV-1复制。进一步的研究揭示了蚂蚁的灭活病毒颗粒和抑制IB激酶β(IKK-)磷酸化的双重机制。黄芩素的 i-HSV-1 作用。总的来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黄芩素是一种有前途的治疗 HSV-1 感染的候选药物,尤其是抗阿昔洛韦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