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标题:

绵羊皮下注射含铝佐剂产品后出现肉芽肿。

摘要来源:

Vet Pathol。 2019年05月;56(3):418-428。 Epub 2018 年 10 月 31 日。PMID:30381018

摘要作者:

Javier Asín、Jéssica Molin、Marta Pérez、Pedro Pinczowski、Marina Gimeno、Nuria Navascués、Ana Muniesa、Ignacio de Blas、Delia Lacasta、Antonio Fernández、Lorena de Pablo、Matthew Mold、Christopher Exley、Damián de Andrés、Ramsés Reina、Lluís Luján

文章隶属关系:

Javier Asín

摘要:

含铝疫苗的使用(Al)基佐剂在小型反刍动物和其他动物中广泛存在。它们与肉芽肿相对应的短暂注射部位结节的出现有关。本研究旨在表征这些肉芽肿的形态,了解 Al 佐剂在其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并建立怀疑区域淋巴结中是否存在金属。选择总共84只雄性绝育羔羊并分为3个治疗组,每组28只动物:(1)疫苗(含有基于Al的佐剂),(2)仅佐剂,和(3)对照。在 15 个月的时间内总共进行了 19 次皮下注射。通过临床病理学手段评估肉芽肿和区域淋巴结。所有接种疫苗的羔羊和 92.3% 仅接种佐剂的羔羊均出现注射部位肉芽肿;接种疫苗的组中肉芽肿数量较多。肉芽肿中的细菌培养始终呈阴性。从组织学角度来看,疫苗组的肉芽肿表现出更高的严重程度。 Al是通过肉芽肿和淋巴结的lumogallion染色来特异性鉴定的。与仅佐剂组(2.53μg/g)和对照组(0.96μg/g)相比,疫苗组淋巴结中Al的中值含量显着较高(P<0.001)(82.65μg/g)。扫描传输e电子显微镜证实了疫苗组和仅佐剂组的巨噬细胞内铝的聚集。在这两组中,基于铝的佐剂诱导持续性、无菌的皮下肉芽肿,巨噬细胞驱动铝易位至区域淋巴结。 Al的局部易位可能引起远处组织的进一步积累,并与全身症状的出现有关。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