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产期接触草甘膦除草剂对成年雄性大鼠褪黑激素水平和氧化性脑损伤的长期影响。
摘要来源:抗氧化剂(巴塞尔)。 2023 年 10 月 3 日;12(10)。 Epub 2023 年 10 月 3 日。PMID:37891904
摘要作者:Daiane Cattani、Paula Pierozan、Ariane Zamoner、Eva Brittebo、Oskar Karlsson
文章隶属关系:Daiane Cattani
摘要:人们对普遍存在的除草剂草甘膦对健康的潜在不利影响表示担忧。在这里,我们通过分析成年雄性大鼠(90 天大)的血清褪黑激素水平和纹状体细胞变化,研究了草甘膦除草剂 (GBH) 发育暴露的长期影响。怀孕和哺乳期大鼠从妊娠第 5 天到出生后第 15 天通过饮用水暴露于 3% GBH(0.36% 草甘膦)。与对照组相比,成年后血清褪黑激素水平降低(43%)。围产期接触 GBH 还会引起纹状体中与氧化应激相关的长期变化,表现为脂质过氧化 (45%) 和 DNA/RNA 氧化 (39%) 增加,以及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1) 的蛋白质水平增加,24%)、谷氨酸半胱氨酸连接酶(GCLC,58%)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1(GPx1,31%)。此外,围产期 GBH 暴露显着增加了成年纹状体中神经元总数 (20%) 和酪氨酸羟化酶 (TH) 阳性神经元 (38%)。对暴露于 50μM 草甘膦的原代大鼠松果体细胞进行的体外机制研究表明,部分通过激活代谢型谷氨酸受体 3 (mGluR3),褪黑素分泌减少,而较高的草甘膦水平(100 或 500μM)也降低了松果体细胞的活力。由于重要的抗氧化剂和神经保护剂褪黑激素水平下降已成为与发生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这表明需要将褪黑激素系统视为草甘膦和其他环境污染物的中心内分泌相关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