麸质敏感性的非人类灵长类动物模型。
摘要来源:PLoS One。 2008;3(2):e1614。 Epub 2008 年 2 月 20 日。PMID:18286171
摘要作者:Michael T Bethune、Juan T Borda、Erin Ribka、Michael-Xun Liu、Kathrine Phillippi-Falkenstein、Ronald J Jandacek、Gaby G M Doxiadis、Gary M Gray、Chaitan Khosla、Karol Sestak
文章所属单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生物化学系。
摘要:背景和目标: 麸质敏感性在人类中普遍存在。例如,在乳糜泻患者中,对膳食麸质的炎症反应会导致肠病、吸收不良、针对麸质和转谷氨酰胺酶 2 的循环抗体以及腹泻等临床症状。对动物模型的基础和转化研究的需求日益增长表现出人类麸质敏感性的各个方面。
方法:使用基于 ELISA 的抗体检测,我们筛选了一群圈养恒河猴与非感染性慢性腹泻来估计麸质敏感性的发生率。通过交替进行无麸质饮食和麸质挑战,对具有升高的抗麦胶蛋白抗体和匹配对照的选定动物进行了广泛研究。我们进行了盲法临床和组织学评估,以寻找麸质敏感性的证据。
结果:食用含麸质饮食时,对麸质敏感的猕猴表现出乳糜泻的体征和症状,包括慢性腹泻、吸收不良性脂肪泻、肠道病变和抗麦醇溶蛋白抗体。无麸质饮食逆转了这些临床、组织学和血清学特征,而重新引入膳食麸质则会导致疾病快速复发。
结论:麸质敏感的恒河猴可能是研究乳糜泻发病机制和治疗的有吸引力的资源。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