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此处阅读完整文章。< /b>
摘要标题:丹参酮 IIA 通过抑制作用减弱 AOM/DSS 诱导的小鼠结直肠肿瘤发生肠道炎症。
摘要来源:Pharm Biol。 2021 年 12 月;59(1):89-96。 PMID:33535870
摘要作者:刘丽杰、高汉静、文涛、谷涛、张爽、袁志勇
文章所属单位:Lijie Liu
摘要:背景:丹参酮IIA是一种从中草药中提取的天然提取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然而,丹参酮 IIA 是否以及如何预防结直肠癌 (CRC) 尚不确定。
目的:我们研究了潜在的有益效果的影响丹参酮IIA在结肠炎相关结直肠肿瘤发生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
材料和方法:雄性C57BL/6用10mg/kg体重的氧化偶氮甲烷(AOM)和葡聚糖硫酸钠(2.5%DSS)处理小鼠以诱导结肠炎相关癌症模型。将丹参酮IIA(200mg/kg体重)腹膜内给予小鼠。 12周后,处死所有小鼠以测量肿瘤形成、肠道通透性、中性粒细胞浸润和结肠炎症。此外,通过研究确定丹参酮IIA是否对中性粒细胞活化具有抑制作用。
结果:我们观察到丹参酮IIA显着抑制中性粒细胞活化。与单独使用 AOM/DSS 治疗的小鼠相比,AOM/DSS 治疗的小鼠肿瘤形成减少(0.266±0.057 vs. 0.78 ± 0.153, = 0.013)。丹参酮 IIA 还可降低肠道通透性与单独接受 AOM/DSS 治疗的小鼠相比(3.12±±0.369 vs. 5.06±±0.597,±=±0.034),因此结肠粘膜的中性粒细胞浸润减少(53.25±±8.85 vs. 107.6 ± 13.09, = 0.014)以及小鼠肠道炎症。从机制上讲,丹参酮 IIA 下调了 AOM/DSS 治疗小鼠结肠肿瘤中的 NF-κB 信号通路。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丹参酮 IIA 抑制了 LPS 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活化。
结论:这些数据表明丹参酮 IIA 通过抑制肠道炎症。丹参酮 IIA 在临床实践中可能具有治疗结直肠癌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