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剂量乙酰水杨酸的胃十二指肠毒性:与非甾体抗炎药的比较。
摘要来源:Curr Med Res Opin。 2009 年 11 月;25(11):2785-93。 PMID:19788350
摘要作者:Neville D Yeomans、Christopher J Hawkey、Wayne Brailsford、Jørgen Naesdal
文章隶属关系:西悉尼大学医学院,彭里斯南特区,新南威尔士州 1797,澳大利亚。 [电子邮件受保护]
摘要:背景:低-剂量乙酰水杨酸(ASA;阿司匹林; 75-325毫克/天)可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并且其在该适应症中的使用正在迅速增加。然而,ASA 以及其他非甾体类抗炎药 (NSAID) 的使用受到不良反应发生率的限制。胃十二指肠事件。目的和范围:与 NSAID 相比,回顾 ASA 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毒性的临床证据和药效学基础,并从胃十二指肠角度解决低剂量 ASA 是否安全的问题。这是一个叙述性的、描述性的综述,而不是一个正式的系统综述。研究结果:众所周知,非甾体抗炎药会发生胃十二指肠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在接受低剂量 ASA 保护心血管的患者中也很常见,即使剂量低至 75 毫克/天。在高危低剂量 ASA 患者(年龄 >70 岁、既往有溃疡或上消化道出血以及使用抗血小板或 NSAID 药物)中,胃十二指肠毒性的风险特别高。与 NSAID 相比,ASA 引起的胃十二指肠毒性的机制存在重要差异。这些差异包括对环氧合酶 (COX)-1 同工酶的影响、对 AS 特有的胃十二指肠粘膜的局部影响A 和血小板聚集的减少。结论:数据表明,即使在用于心血管保护的低剂量下,ASA 也会造成严重的胃十二指肠损伤。这些作用(全身的和可能局部的)在药效学上可能与非甾体抗炎药所见的胃十二指肠毒性不同。需要研究制定提高低剂量 ASA 耐受性的策略,使患者能够继续受益于与此类治疗相关的心血管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