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飞蓟素对槟榔碱诱导的原代人口腔成纤维细胞纤维化的抗纤维化作用:计算机和体外分析。
摘要来源:Mol Biol Rep. 2024 年 2 月 15 日; 51(1):303。 Epub 2024 年 2 月 15 日。PMID:38356030
摘要作者:Divyambika Catakapatri Venugopal、Paramesh Viswanathan、Soundharya Ravindran、Alan Mathew Punnoose、Madhavan Yasasve、Davis G Dicky John、Lavanya Prabhakar、Gnanasambandan Ramanathan、Sathasivasubramanian Sankarapandian、Vijayalakshmi Ramshankar
文章隶属关系:Divyambika Catakapatri Venugopal
摘要:<跨度class="sub_abstract_label">背景:本研究旨在通过计算机分析评估水飞蓟素的抗癌和抗纤维化潜力,并研究其对体外槟榔碱诱导的原代人口腔成纤维细胞 (HBF) 纤维化的影响。< /span>
方法与结果:该研究利用iGEMDOCK进行分子对接,评估了9种生物黄酮类化合物,确定了水飞蓟素和黄芩素为目标亲和力最高的前两种化合物,随后通过100ns分子对接进行了验证动态模拟证明了水飞蓟素在转化生长因子 HBF 细胞系中的稳定性,是从第三磨牙患者的组织样本中开发出来的。槟榔碱是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OSMF) 的一种已知病因,用于诱导这些 HBF 中的纤维形成。使用 MTT 测定测定槟榔碱的抑制浓度 (IC),揭示了 HBF 对槟榔碱的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性。在浓度超过 50μM 时观察到显着的细胞毒性 随后,在 24 小时和 72 小时评估水飞蓟素的细胞毒性。浓度范围为 5μM 至 200μM,实时多聚的 IC 值为 143μM。采用merase链反应(qPCR)分析水飞蓟素处理槟榔碱诱导的原代颊成纤维细胞中胶原蛋白、上皮间质转化(EMT)、干细胞、缺氧、血管生成和应激标志物等关键标志物的显着下调。 span>
结论:水飞蓟素有效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与癌症进展和 EMT 途径相关的基因下调,这两者都与恶性转化有关。据我们所知,这项研究首次探索了水飞蓟素作为 OSMF 体外模型中新型治疗剂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