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素聚乳酸-乙醇酸纳米粒子通过 Nrf2/ARE/HO-1 通路对点燃诱发的癫痫的神经保护作用。
摘要来源:J Biochem Mol Toxicol。 2020 年 9 月 29 日:e22634。 Epub 2020 年 9 月 29 日。PMID:32991785
摘要作者:张颖、赵静、Obaid Afzal、Imran Kazmi、Fahad A Al-Abbasi、Abdulmalik S A Altamimi、Zhen Yang
文章归属:张英
摘要:白杨素是蓝色西番莲的主要生物活性化合物,蓝色西番莲是传统草药配方中使用的重要药用植物自古。在本研究中,我们报道白杨素纳米颗粒(chrysin NPs)可以保护 Wistar 大鼠免受引火诱发的癫痫。分别使用聚(d,l-乳酸-乙醇酸)和聚乙烯醇作为聚合物和材料制备了尺寸小于150 nm的球形纳米粒子。稳定剂。每隔两天给大鼠注射亚惊厥剂量的戊四唑(PTZ)(35μg/kg,腹腔注射),共注射22次,并在同一天接受保护剂量的白杨素纳米粒(5和10μg/mL, PO),分别在每次 PTZ 注射前 45 分钟。最后一次 PTZ 注射后,记录平均 13 个癫痫评分。癫痫发作 24 小时后将动物斩首处死。取出皮质和海马并储存在液氮中,用于测定氧化应激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组织病理学和信使RNA表达的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结果显示,白杨素纳米颗粒治疗可以抵消氧化应激,减少神经元凋亡,并上调核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 (Nrf2)、血红素加氧酶-1 (HO-1) 和 NAD(P)H 醌氧化还原酶 1。结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神经保护蛋白白杨素纳米粒抗火种癫痫的作用可能是通过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HO-1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