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失调:大鼠酒精性内毒素血症和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可能机制。
摘要来源:Alcohol Clin Exp Res。 2009 年 10 月;33(10):1836-46。 Epub 2009 年 7 月 23 日。PMID:19645728
摘要作者:Ece Mutlu、Ali Keshavarzian、Phillip Engen、Christopher B Forsyth、 Masoumeh Sikaroodi、Patrick Gillevet
文章隶属关系:拉什大学医学中心,消化疾病和营养部,营养 拉什大学医学中心,芝加哥,伊利诺伊州 60612,美国。
摘要:背景:临床和动物数据表明,肠道源性内毒素和其他管腔细菌产物是酒精性肝病 (ALD) 发展的必要辅助因子。尽管肠漏显然是 ALD 患者内毒素血症的重要原因,但它不能完全解释所有 ALD 受试者的内毒素血症,因此其他因素可能参与其中。一个可能的因素是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的变化(菌群失调)。因此,我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饮酒大鼠的肠道细菌微生物群,看看长期饮酒是否会影响肠道细菌的组成。方法:雄性 Sprague-Dawley 大鼠每天两次灌胃酒精或葡萄糖,持续长达 10 周。一组大鼠还通过强饲法给予益生菌(乳酸菌 GG)或益生元(燕麦)。通过长度异质性 PCR (LH-PCR) 指纹识别回肠和结肠粘膜附着的微生物群组成。结果:第 4 周和第 6 周时,酒精喂养的大鼠中的细菌微生物群组成与葡萄糖喂养的大鼠没有不同。在每日酒精灌胃 10 周时,结肠中粘膜相关的微生物群组成发生了变化。 LGG 和燕麦均可预防酒精引起的生态失调长达 10 周的酒精治疗。结论:连续 10 周每天饮酒会改变结肠 m大鼠中与 ucosa 相关的细菌微生物群组成。我们的数据首次表明,每日饮酒会影响结肠微生物组的组成,并表明生态失调可能是酒精引起的内毒素血症的重要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菌群失调如何促进 ALD 的发展,以及针对菌群失调的治疗干预是否可以预防酒精中毒等酒精中毒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