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草木樨 (L.) Pall 中分离出的糖基化黄酮类化合物可消退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
摘要来源:台湾妇产科杂志。 2020 年 3 月;59(2):211-219。 PMID:32127140
摘要作者:Mert Ilhan、Zulfiqar Ali、Ikhlas A Khan、Hakkı Taştan、Esra Küpeli Akkol
文章归属:Mert Ilhan
摘要:目标:Melilotus officinalis (L.) Pall.常用于治疗支气管炎、月经痛、痔疮、肾结石、眼睛溃疡、耳痛、子宫硬化和肿胀。欧洲药品管理局报告了口服 M. officinalis 来对抗造口民间医学中的疼痛、胃溃疡以及肝脏和子宫疾病。本研究旨在评估 M. (L.) Pall 的活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中的地上部分。
材料和方法:使用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模型来评估M的潜在活性。 . 基于其民间传说用法的药用植物地上部分。分别用正己烷、乙酸乙酯 (EtOAc) 和甲醇 (MeOH) 提取 M. officinalis 的地上部分。在所有治疗组中测量了粘附评分、子宫内膜病灶面积和细胞因子水平。生物活性研究结束后,对活性提取物和从活性提取物中获得的组分进行植物化学研究。
结果:甲醇提取物显着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症大鼠的子宫内膜病灶面积和细胞因子水平。对 MeOH 进行分馏提取物以获得生物活性分子。分级分离后,对从 MeOH 提取物中获得的级分进行测试。组分C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中显示出最高的活性。对活性组分(组分 C)的植物化学研究导致了一些槲皮素和山奈酚葡萄糖苷衍生物的分离和阐明。
结论:从 M.officinalis 的 MeOH 提取物中获得的组分 C 显示出最高的活性,产生四种糖基化产物类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