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布状态:免费

单击此处阅读完整文章。

摘要标题:

丹参酮ⅡA通过调节粘附、侵袭、血管生成及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参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

摘要来源:

Mol Med Rep. 2023 年 11 月;28(5)。 Epub 2023 年 10 月 6 日。PMID:37800602

摘要作者:

张晓晓、李书苗、陈珍珍、梁伟、裴淑婷、飞跃苟志成,耿朝阳,宫欣

文章来源:

张晓晓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其特征是子宫内膜间质和腺体的异常生长。子宫外。丹参酮IIA是中药丹参的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d 抗氧化,在 EM 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研究中,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来阐明丹参酮 IIA 治疗 EM 的潜在机制。使用多个数据库收集有关 EM 和丹参酮 IIA 的信息以及最终获得的丹参酮 IIA 和 EM 的交叉靶点。丹参酮IIA和EMs之间总共发现了64个共同靶点。随后构建了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共筛选出14个核心靶点进行富集分析。此外,还进行了基因本体论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通路富集分析。网络药理学显示,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MMP-9和VEGF是核心靶点,PI3K/AKT通路和mTOR通路是丹参酮IIA调节相关生物过程干预EM的主要信号通路。最后,治疗作用及注意事项丹参酮IIA对EMs的作用机制在体内得到验证。通过自体移植治疗雌性 Sprague-Dawley 大鼠以建立 EM。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异位子宫内膜组织中ICAM-1、MMP-9、VEGF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和定量PCR检测PI3K/Akt/mTOR通路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丹参酮IIA治疗通过降低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并下调异位子宫组织中ICAM-1、MMP-9和VEGF水平,显着减少异位子宫内膜的形成。此外,丹参酮IIA还可通过降低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来阻断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综上所述,丹参酮IIA可以调节粘连、侵袭和血管生成,从而改善异位子宫内膜的病理形态。ium并抑制异位病变的形成。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可能在控制这一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研究类型 : 体外研究
更多链接
治疗物质 : 丹参酮ⅡA,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