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发布状态:免费

单击此处阅读完整文章。

摘要标题:

基于综合药理学的丹参酮IIA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抗氧化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摘要资料来源:

基于证据的补体替代医学。 2022;2022:9990937。 Epub 2022 年 11 月 17 日。PMID:36437835

摘要作者:

曾小梅、邓英、袁梦霞、何琪、吴永和、世兵李

文章来源:

曾小梅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其机制。

方法: GeneCards和OMM数据库用于挖掘DR相关基因。通过 PubChem 检索了丹参酮 IIA 的化学结构,并PharmMapper 预测了潜在目标。 Cystape 3.8.2 用于可视化和分析丹参酮 IIA-DR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 DAVID ver 6.8 数据用于对丹参酮 IIA-DR 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富集分析。然后通过动物实验进一步探讨丹参酮IIA治疗DR的作用机制。雄性SD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丹参酮IIA组和高剂量组。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组。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结构变化;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视网膜SOD、GSH-Px、MDA水平; qRT-PCR检测VEGF、IL-1、IL-6、TNF-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测定 Bcl-2、Bax 和 VEGFA 蛋白。

结果:共获得213个丹参酮IIA潜在靶点和223个DR相关基因,富集分析表明丹参酮IIA可能调节缺氧、氧化应激、ERK1和ERK2级联的正调节、类固醇激素介导的信号通路、炎症反应、血管生成、VEGF信号通路、细胞凋亡、PI3K-Akt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和生物过程正常对照组视网膜结构清晰,模型组视网膜结构不清,神经纤维层水肿,丹参酮IIA低剂量组视网膜细胞层排列整齐,丹参酮IIA低剂量组小鼠视网膜结构较丹参酮IIA低剂量组进一步改善。模型组、丹参酮组大鼠视网膜组织SOD、GSH-PX的变化IIA组升高,MDA水平降低(<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IIA组视网膜VEGF、IL-1、IL-6、TNF-、caspase-3 mRNA表达量显着降低(<0.01)。与模型组比较,丹参酮IIA组Bcl-2蛋白升高,Bax、VEGFA蛋白降低(<0.05)。

结论:丹参酮IIA可能改善糖尿病大鼠视网膜形态表现,抑制DR,其机制可能是抗炎、抗血管生成、等等

研究类型 : 动物研究
更多链接
治疗物质 : 丹参酮ⅡA,

重点研究课题

本网站仅供参考。我们不会通过提供此处包含的信息来诊断、治疗、治愈、缓解或预防任何类型的疾病或医疗状况。在开始任何类型的自然、综合或传统治疗方案之前,建议咨询有执照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士。

版权所有 2024 Jiangkangnihao.com,期刊文章版权归原所有者所有。